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铸币权,以及铸币权美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铸币权是政治权力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统治者垄断铸币权是千年不变的政治法则。
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货币经济的不成熟,货币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明显,使得人们对货币的认识研究较为忽视,对“铸币权”这一概念也几乎没有认真研究过,所以,在货币诞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无论是统治机构,还是民间私人,皆可自行铸币,不受限制。而随着货币经济的成熟与深化,货币对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或政治人物开始关注到“铸币权”的问题,并提出“将铸币权收归于统治阶层独有”。世界各地的货币史,皆存在这一发展脉络。
在中国货币史上,先秦时期,关于“铸币权”这一话题,在史籍中几乎没有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以秦币同天下币”的货币统一改革,但是由于现存的史料记载不足,而且这次货币统一改革并未贯彻落实(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统一政令,但次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紧接着就陷入八年的内乱之中,政令无法推行),所以,秦朝时,到底是否产生了“帝王垄断铸币权”的思想主张,仍不明确。
据我国目前的史料记载,最早明确提到关于铸币权这一话题的,可追溯至西汉前期青年才俊贾谊的《谏放民私铸疏》,这是一份贾谊上呈给汉文帝的谏书奏章,在谏书中,贾谊明确指出允许民间私铸铜钱的弊端,并主张以帝王为首的朝廷垄断铜矿资源、并垄断铸币权。
▼图:贾谊画像,生卒: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贾谊18岁便已才华出众,22岁便开始了仕途,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不过不幸的是33岁便英年早逝。
《谏放民私铸疏》提出背景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原先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一帮草莽兄弟,摇身一变也都成了汉朝廷的要员。
汉初刚建时,由于历经了多年战乱,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口流亡,土地荒芜,物资极度匮乏,老百姓生活贫困,刚组建的汉朝廷自身也财政拮据。
由于汉初的这些朝廷官员,都基本是底层出身,没啥知识文化,打仗都挺猛,但一谈到治国理政、国计民生这些问题,就成了外行人,尤其是对货币制度,更是一无所知。当时的汉廷官员简单地认为,货币就是钱、货币就是财富,人民穷、朝廷穷,就是因为没钱,所以,只要多铸造些铜钱就有钱了,人民就富了、朝廷也富了。在这种简单的思维逻辑支配下,汉初朝廷鼓励官民共同自由铸币,不受约束。
刘邦在位期间,依然继续沿用秦朝时遗留下来的货币——“秦半两”铜钱,而并没有意识到要铸造一种新的汉朝货币,以此彰显王朝更迭、权力易主(这也反映了当时汉廷对货币的认识相当肤浅)。此外,在“货币就是钱、货币就是财富”的思维支配下,汉廷官方铸造了一种新的劣质轻小的“半两”铜钱,这种劣质“铜钱”是模仿先朝的“秦半两”而铸,面文也是“半两”,在当时也叫“半两”钱,但其重量大约只有三铢,只有标准“秦半两”的1/4重,为了加以区分,后人又将其称为“榆荚半两钱”。这样一来,原来的一枚标准“秦半两”经过重熔改铸后,就变成了三、四枚新的“榆荚半两钱”,再加上把一些铜器熔化改铸,就能大大增加铜钱的数量,增加汉廷的财富。与此同时,汉廷还鼓励民间也自由铸造这种劣质轻小的“榆荚半两钱”,增加人民手中的财富。在汉廷官员们看来,这是增加人民和朝廷财富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图:“秦半两”铜钱及其钱范模,面文“半两”,标准重量为半两(十二铢,约8克),重如其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汉朝初期的“榆荚半两钱”,面文同样是“半两”,在当时社会上也叫“半两”钱,和“秦半两”混用,但是其重量很轻,远不止标准“秦半两”重量。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所以,刘邦在位期间(公元前202年-前195年),由于对货币认知过于简单化、肤浅化,汉廷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垄断铸币权”的问题,而是放任民间自由铸币。
当然,刘邦的放任铸币政策也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民间手工匠人和商人为谋私利,纷纷大量粗制滥造一些十分劣质的“榆荚半两钱”,工艺水平极差,币面缺损、磨损严重,有的重量只有二铢、甚至一铢,这些劣质“榆荚半两钱”泛滥于市,不仅严重扰乱了货币流通秩序,还引发物价快速飞涨,严重通胀。
刘邦死后,高后吕雉掌权。高后掌权前期,依然遵循刘邦的遗留政策,放任民间自由铸币。然而,随着货币流通混乱局面愈演愈烈,物价飞涨,民声怨道,为解决这些问题,高后于公元前186年下令,禁止民间自由铸币,违禁者严惩(最重处死);同时下令铸造“汉八铢半两”铜钱(面文依然是“半两”二字,在当时仍叫“半两”钱,但其标准重量为八铢),以试图提升铜钱购买力、稳定物价。
然而,“汉八铢半两”铸造发行后,汉廷并没有禁止此前的“榆荚半两钱”流通(只是禁止民间再铸),所以“汉八铢半两”和“榆荚半两钱”两种铜钱都在流通,而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汉八铢半两”很快就被民间大量私藏或重熔改铸、消失于流通中,市面上依然充斥着各种劣质“榆荚半两钱”。此外,尽管高后明令禁止民间自行铸币,但民间仍有一些人冒险牟利,继续小规模地、隐蔽地进行非法私铸活动,而这些新私铸的“榆荚半两钱”混入流通中后,也难以区辨,继续混杂使用。
公元前180年,高后去世后,汉文帝即位。汉文帝在位初期,西汉社会依然着延续着高后时期劣质“榆荚半两钱”泛滥于市、物价高居不下的局面,直到公元前175年(文帝五年),汉文帝下令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铸:开铸新铜钱“汉四铢半两”(面文依然是“半两”,在当时社会依然叫“半两”钱,标准重量为四铢,重如其文),将以往的各种劣质“榆荚半两钱”都重熔改铸成“汉四铢半两”;同时,解除民间私铸禁令,允许民间自由铸币,不过要求民间必须按照汉廷规定的重量和成色铸造新的“汉四铢半两”,否则予以重惩。
贾谊的《谏放民私铸疏》就是在听闻汉文帝解除私铸禁令后,向汉文帝上呈的谏言奏章。此谏书中的观点和主张,正是基于汉朝初期的铸币政策和货币流通实况而提出的,可谓是针砭时弊。
贾谊“帝王垄断铸币权”之论
在《谏放民私铸疏》中,贾谊强烈反对解除私铸禁令,并明确提出应由帝王垄断铜矿,且垄断铸币权。
贾谊在这篇谏书指出,允许民间自由铸币,会破坏国家法令威信,会诱使民间为谋私利而粗制滥造,会导致市面劣钱盛行,货币流通混乱,会诱使人民放弃农业生产而热衷采铜铸钱、影响社会生产.......总之,会造成一系列的麻烦和恶果,对百姓、对社会、对朝廷都不利。而汉朝初期的十多年里,由于汉廷采取的放任自由铸币政策,确实引发了如贾谊所述的一系列严重社会现实问题。
原文如:“...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虖,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虖,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故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
贾谊还提出,帝王应垄断铜矿资源,并垄断铸币,这有七大利处:一,将铜矿收归汉廷垄断,可减少私铸犯罪;二,铜钱皆由汉廷官方铸造,标准统一,民众用钱不必相互猜忌是否是伪劣币;三,人们不再热衷采铜铸币,老老实实从事农业生产;四,帝王可利用铸币权,来调控铜钱的重量,从而来调控物价;五,铜矿可铸币,也可铸成兵器,铜即是财富的代表,帝王掌控铜矿,可按等级贵贱进行行赏,树立帝王权威、明确等级之别;六,帝王垄断铜矿,垄断铸币,就可吸收社会剩余财富,充实国库,并抑制商人投机暴利活动;七,汉廷可用多余的铜钱,与匈奴争夺民心。
贾谊关于“帝王垄断铸币权”之论,具有相当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谏放民私铸疏》可能是我国(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系统阐述“垄断铸币权”的专文。
不过,汉文帝并没有采纳贾谊的谏言,而是依旧采取放任自由铸币的政策。到汉景帝和武帝时期,贾谊的主张才得以贯彻。汉景帝时期,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就将铜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逐渐收归国有(汉中央朝廷所有),并在全国设立工官、铁官,专门负责管理矿藏的开发与铜钱铸造,从而切断了民间私铸的原料来源;不过,汉景帝时期,皇帝还并未实现对铸币权的完全垄断,当时地方郡国和汉中央朝廷皆可铸造货币,铸币权还是比较分散。到汉武帝时期,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货币改革:将铸币权收归于中央朝廷独有(朝廷以皇帝为中心,所以实际上就是帝王独享铸币权),禁止所有郡国或民间私自铸币,并重新开铸一种新统一的铜钱“上林三官五铢”,通行全国,并废止以往其他各种铜钱。直到这次武帝的货币改革,中国货币史上才首次出现真正的货币大一统局面。这次改革也是中国货币史上“朝廷(帝王)垄断铸币权”的首次成功实践。
小结
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朝廷(帝王)垄断铸币权”这一话题并未过时,只不过到现代演变成了“政府垄断铸币权”,从根本上说,朝廷和现代政府,都是统治集团,所以,都可视之为:统治者垄断铸币权。
统治者垄断铸币权是千年不变的政治法则,其中有一些核心思想,非常经典,始终未变:一,对社会而言,朝廷(政府)垄断铸币权,可实现货币统一,可保证货币流通秩序稳定,便利人们生产生活,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二,对于统治者而言,铸币权是政治权力的一部分,垄断铸币权是强化政治权力、巩固统治地位、彰显统治权威的必然需要,统治者垄断铸币权,可以帮助其实现对社会各种资源的支配与调度;三,掌握着铸币权,意味着掌握着财富的制造机,统治者可从中独享巨利(铸币税),无论是古代的金属铸币改铸,还是现代的纸币发行,其实都是统治者的摇钱树。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铸币权归于国家,因此各国硬币多铸有国名,而纸币多不印国名,而印有该国中央银行的名称。
武帝晚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因为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统一铸造精美的标准货币五铢钱 一.在文帝前元五年,汉文帝又因“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也就是在当时文帝认为钱重三铢的榆荚钱实在是太轻,而且质量也很差,所以决定改铸钱重四铢的“四铢钱”,并也同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民间的经济发展,同时方便民间百姓对于铜币的使用,所以才会允许民间“自铸钱”。 二.但是这种看似好心的做法实际上却并没有让底层的百姓得益。其实早在文帝要再一次允许民间私铸钱的时候,就有大臣向文帝建议一定要禁止民间私自铸钱。据《汉书.食物志下》记载“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国知患此,吏议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术,其伤必大。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铜使之然也。故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而实际上这位大臣所说的最终都证明是对的,但无奈的是文帝并不听。实际上的确如上所说,自汉初高祖和文帝下令允许民间自由铸造铜币的时候,并对民间的私铸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势之后,得益就只是那些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正所谓“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最终也就造成了“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_,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这样的局面,想想看一石粮食居然用一万钱才能买的到,一匹马更是要一百两的黄金才能买到。你说当时的市场通货膨胀都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了?也就是如此你让百姓该怎么活?
全球货币铸币权属于美国,因为美元各国货币交易的媒介;中国的铸币权属于中国。
经过2次工业革命和2次世界大战,黄金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结束,美元变成了各国货币交易的媒介,成为了超级货币,或者叫做国际储备货币,从而美元享有了基于世界贸易的国际铸币税。
国际铸币权是以国际贸易为存在的基础,以外汇储备为体现形式的。掌握国际铸币权的国家就可以通过超发钞票向世界各国家征收铸币税。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铸币权归于国家,中国的铸币权属于中国。
扩展资料: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铸币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争夺对象。对于全球的铸币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铸造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美元并没有完全独吞世界范围内的铸币税,而是与几个国家的货币分食,只是美元占的比重比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
凤凰网-谁掌握全球铸币权 谁就掌握了世界!
百度百科-铸币权
铸币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铸币权美国、铸币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
游客
回复终于看完了,很不错!http://www.3553km.com
指尖站群
回复收藏了,以后可能会用到!http://shangkuzhuangshi.com/html/45b9899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