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项目进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项目进展缓慢整改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不仅是国际宝石学的技术难题,也是地质学界的科学难题。2002年11月,各国政府、国际钻石行业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达成创立金伯利进程证书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e Scheme)的协议,对国际科技界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开始参与钻石产地来源的科学研究。钻石产地来源的研究从普通的科学问题上升为涉及国际政治、外交关系及人权问题的重要社会科学议题。
本项目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近50年来我国三个钻石产地的地质背景、钻石产量及各种宝石学特征的资料,根据最近开采情况,尽可能收集、观察和统计分析了三个钻石产地产出的数万克拉的钻石,并分析测试了三个产地1077颗钻石样品(远远超过原来设计样品数量),直接到国外参观考察了国外钻石开采和分选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比对和直接测试国外部分矿区的钻石样品/资料,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设计的科研工作,取得如下的一些重要进展和成果:
(1)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开展野外地质野外调研和采样,了解我国最新钻石地质探采和研究进展。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重砂矿物的研究,首次在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脉中淘选出斜锆石样品,对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重砂矿物样品进行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LA–ICP–MS)、Rb-Sr、U–Pb、Lu–Hf 同位素方面的测试分析工作;并首次获得了辽宁金伯利岩斜锆石的精确Pb/Pb 年龄479.6±4.9Ma及176Hf/177Hf初始比值数据(0.282283~0.282389,Hf(t) –2.98~–6.75),证实了至少部分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和山东蒙阴金伯利岩是近于同时侵位的;发现辽宁和山东金伯利岩记录了华北新太古宙古大陆拼合(2.4~2.6Ga)和1.3Ga地幔交代事件的锆石年龄,初步证实两岩区钻石结晶时岩石圈地幔状态存在差异,两地在钻石形成时可能并不是统一的克拉通陆块。这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前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放大设备及高倍显微镜系统,对中国三个产地钻石大小、质量(重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项目执行期间仍在开采的山东蒙阴701钻石矿金刚石/钻石的品质进行了动态统计分析,获得了山东新开采矿段钻石的质量品质数据。通过对大量样品的实际观察比较,得出以下结论:辽宁钻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宝石级钻石含量最高;山东钻石粒度最大,质量(重量)变化也最大;湖南地区砂矿金刚石以带有磨圆特征的完整晶体居多,钻石相对较小,质量(重量)变化小,完整性好。
(3)利用常规的放大设备、微分干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光谱仪(CL)等仪器,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毛坯的实际晶形、结晶度、微形貌及内部生长特征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观察比较,发现前人所描述的部分表面特征并不是独立的特征,如毛面特征其实是楔形特征的显微表现;利用新的测试手段——钻石观测仪DiamondView(DV)分析统计了超强短波紫外光波在钻石表面激发的荧光影像及生长结构,探讨了该仪器在钻石产地来源方面的应用。在山东个别浅褐色八面体金刚石{111}面上观察到特殊的平行于[100]晶带方向的长条状蚀象,提出了这种蚀像是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优先选择性腐蚀所致;CL和DV图像显示的生长结构表明,我国三个产地的钻石都出现了均匀的无环带和规则层状环带模式。但湖南样品和山东、辽宁样品相比,无环带比例明显偏高,从中心到边缘两期和多期生长结构样品比例则明显偏低,且湖南钻石CL图像出现独特的“皮壳”状发光样式;证实了山东钻石中也存在辽宁钻石中见到的多期多阶段的复杂生长环带形成的“似玛瑙状”生长结构。
特别是通过对钻石进行拉曼光谱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辽宁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最小,为5.4737~6.1024cm-1(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6396cm-1;山东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最大,为5.6069cm-1~6.8527cm-1(主要变化范围为6.2~6.8cm-1),平均值为6.4112cm-1;湖南金刚石拉曼特征峰半高宽变化范围介于山东和辽宁之间,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为5.7027cm–1。研究结果为中国三产地钻石的品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解释,显示钻石的结晶度可能对钻石的产地来源有指示作用,是潜在的产地指纹性特征。
(4)首次在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大规模开发以来,对联合国金伯利进程非常关注的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的品质、晶体形态和表面微细特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指出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钻石表面常见的红色斑点的形成与我国湖南等产地砂矿钻石表面常见的褐色斑点和绿色斑点有本质差异,与地质辐照作用无关,是次生氧化铁类矿物沉积氧化致色;根据该地金刚石/钻石阴极发光、DV图像特征以及“十字架”是大量溶蚀坑沿[100]方向折重叠排列的事实,推断这类特定的缺陷可能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线状和面状缺陷,如位错线、位错束、氮杂质集合体等有关。上述成果对分析马朗金刚石砂矿成矿及其赋存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并首次提出“十字架”形熔蚀图像和红色斑点、斑块为世界金刚石砂矿罕见特征,可作为该产地的“指纹”特征。
(5)对中国三个产地314颗钻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类比较研究,确认我国所产钻石红外光谱类型主要为IaAB型,其次为IaB型和IaA型。山东钻石的类型相对丰富,IaA、IaB和IIa型钻石的比例均高于辽宁和湖南两地。而湖南IaA型钻石比例偏低,证实了三个产地的钻石中普遍存在H杂质。而被测样品中,除IIa型钻石外,所有样品均显示出与{111}滑移面有关的吸收峰,表明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普遍存在塑性变形。同时,首次对钻石进行了系统的面扫描分析,根据显微红外光谱谱图定量计算出钻石中的氮含量并进行填图示踪,证实钻石生长过程中钻石类型的转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钻石生长过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是不断变化的,且成核阶段氮含量可高于或低于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氮杂质含量变化不具有单向变化规律,显示钻石生长过程中地幔流体碳和氮存在复杂的交换,不同产地钻石中氮含量频率分布及NB(% )/ N(T)特征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钻石中碳和氮含量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
(6)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三个产地192颗钻石原石的包裹体进行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电子探针成分及激光烧蚀等离子发射光谱与质谱的系统研究,确认了山东和辽宁金刚石/钻石以P型包裹体为主,而湖南沅水流域金刚石/钻石P型和E型包裹体比例接近;首次同时在三个产地均发现了共生于同一金刚石/钻石中的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包裹体组合(P+E型);在湖南砂矿钻石中发现确认了原生蓝晶石矿物包裹体及金红石、柯石英包裹体组合,显示湖南钻石形成过程中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物质。这一认识对于进一步研究扬子克拉通的组成及演化具有重要启示。
根据橄榄石拉曼压力计、石榴子石-橄榄石共生矿物对的Ni温度计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得的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温度范围为1109~1327℃,压力为4~6GPa,形成深度133~192km,确认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在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存在难熔的岩石圈地幔,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地幔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湖南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与山东、辽宁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的类型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显示出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组成及演化过程存在的差异;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与西澳和非洲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中包裹体类型组合类似,除了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钻石的原生矿来源可能和钾镁煌斑岩相关(榴辉岩型金刚石/钻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还可能暗示了湖南金刚石/钻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或者陆壳物质参与了地幔对流和再循环过程。上述成果对认识湖南金刚石/钻石来源的多样性、确定今后找矿方向具有明显的意义,为我国钻石找矿提供了新的重要认识。
(7)利用加拿大同位素研究所(CCIM)的SIMS(Cameca IMS-1280离子探针)对我国三个产地钻石进行了精细的碳同位素分层原位测试(123个点)。结果显示,辽宁瓦房店钻石的41个点δ13C的变化范围为-6.0‰~-2.6‰;平均值为-3.9‰;山东蒙阴钻石56个点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5.6‰~-2.0‰之间,平均值为-3.6‰,湖南样品碳同位素δ13C的变化范围为-8.6‰~-3.0‰,平均-6.1‰。辽宁金刚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范围最窄,湖南最宽。碳同位素原位测试结果显示,辽宁和山东的钻石生长具有更多的期次,变化复杂,在钻石结晶晚期碳同位素大部分呈现变轻趋势;而湖南沅水钻石则变化较为简单、平缓,大部分晚期出现变重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出钻石结晶时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地台岩石圈地幔流体或熔体碳同位素组成或来源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有关的变化规律仍然需要更多测试结果的证实。
(8)首次系统地对世界25个地区金刚石/钻石及我国三个产地金刚石/钻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对9个产地金刚石/钻石中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元素含量分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产地来源的金刚石/钻石E型石榴子石包裹体的FeO、MgO、CaO三种组分的含量分组聚类后有一定的差异性,建立了判别方程,证实E型石榴子石的成分是一种潜在的指纹性特征,可以为产地来源的判断提供量化参数。通过比较,确认钻石(矿)形成时间、矿物学特征(特别是晶形及其组合)、氮杂质、包裹体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等要素组合,对于金刚石/钻石产地来源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重要性。理论上,如果可以确认某个矿区金刚石/钻石的上述特征,在存在国际金刚石/钻石产地完整数据库前提下,可以通过这些要素组合进行单一矿区典型钻石包装样品(指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的产地来源进行判别。
综上所述,本项目通过对中国三个主要钻石产地形成地质背景,结晶矿物学特征及包裹体地球化学,原位碳同位素分析,创新性地将宝石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在综述世界重要克拉通不同产地钻石特征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我国三个产地来源组合特征及其与国际其他产地来源钻石的区别,研究成果对支撑我国参与联合国金伯利进程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说到项目管理,人们自然就想到它的八大要素: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参与中,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最多、涉及活动最多的是项目干系人(stakeholders),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客户或者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层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项目管理中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很大一部分是与人的沟通、于人的管理,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这些都是在“沟通”管理中项目经理所必须及掌握的要素。要做好各要素沟通,要实现于人的管理,就应站在这些“项目干系人”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的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如果脱离这些,那么项目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举一个在项目管理中实际遇上的案例: 年前,我们接到一个有关商务管理系统开发的项目,当时用户提供的需求只是七、八页的几张纸,反馈说已经是最清楚最详细的需求,并且包括了需要的几张报表,接到该单后,我们开始最初的需求调研,由于与我们沟通的客户工作人员一直未能提供其它相关资料,于是,我们按其提供的需求分析其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转化为系统模型,并一环一环地与客户进行确认,在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细化调研及分析后,我们整理出六七十页的需求,当要与客户进行确认时,客户的部门经理一句话否定了我们的所有工作:“这不是我们要的啊,虽然我们现在是按这个流程,但要上系统,我们的流程也要变,基本上不是按这个方式进行的啊!”这是项目经理在一开始,在与客户沟通前所忽略的问题,需求调研就是要与客户就其所需要的功能、流程、操作等需要为基础,而且需求决策者必须是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所以项目经理如果在与客户进行需求调研及交流前,在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性及可行性后,列一个需求管理(包括详细的沟通计划及要求沟通)计划,考虑需求沟通中所需的人员、资源、时间的要求,才可以保证需求调研的准确性,虽然有些因素是客户方照成的,但我们应该站在其角度上,为其考虑一些存在的客观及主观因素,这就是在沟通前没有充分考虑一些假设或约束的因素,沟通要求并没有充分明确列举。在具体活动中可参考下图“项目管理—沟通管理的活动要求” 同样也是该项目,由于项目经理并未把一些过程的实际及交流情况及时反映给部门经理,虽然有些责任并不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但因受到客户的投诉,部门经理自然就将所有的责任归究于项目经理了。在调整了活动方式及沟通方式后,我们又花了二个多星期进行需求的再次调研及分析,最终分析出的需求文档已经和原来的完全不同,页数也上升到200多页,客户的满意度自然达到100%。而先前所花费的二个星期时间就等于无用功,该项目的成本也比预先估计的要翻了好几翻(因为实际调研出的需求功能比原先估计得要多出许多)。软件开发中需求管理的沟通方式影响到需求基线的准确性,同样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及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建设技巧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过程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项目进展、识别潜在问题、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如果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未把好沟通这道关,也有会产生意料之外的项目失败,曾经听过同行的这样一个例子,某公司在开发一套考核绩效管理软件,项目需求做得非常的完善,系统分析地也十分明确、清晰,但在开发阶段,项目经理发现系统分析其中一个中间层的函数出错,因为该功能模块由他一个人负责开发,当时他直接就对其参数进行了修改,也并未及时和其它编程人员进行沟通说明,过后也就忘了这件事,但当项目接近尾声时,系统突然出现一个大的Bug,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最后在花了大量的人力、精力进行查询后,才发现就是这名项目经理更改的参数出了错。如果当初名这项目经理能及时和其它人进行沟通,这种错误完全能够避免。但这些错误延误了系统在合同期内的交付,影响到客户的利益,最后几万元的项目反而赔偿用户损失近十万。所以,项目过程中的沟通有时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同样一个好的配合团队能使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认识这么一位软件开发项目经理,他项目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项目活动中,他考虑到各项目成员的物质、精神的需要,在与客户沟通时,他注重的是客户需要什么,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每次他带的项目总比别人的进度要快,成本要低、项目团队配合融洽、每个成员神采奕奕,这是令其它项目经理所羡慕不已的。沟通在项目管理中,有其必然的、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1995年,斯坦迪什集团研究发现,与IT项目成功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用户参与、主管层的支持、需求的清晰明确。所有这些因素都依赖于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项目经理除了在项目前期编制良好的沟通计划外,更要懂得如何科学地管理团队,如何艺术化的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站在各角色人的立场上,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需,这样才能做到通过我们的项目成果使客户得到最大的收益,让客户满意,这样才能实现一个项目的成功性目标。在最近的一个外包项目中,我们项目组在前期就对与分包商之间各阶段工作的数据采集、成果验收、评审依据等沟通形式进行了明确的细化要求,这样在操作上双方都有一个清晰地沟通形式及目标,项目进展就较为顺利许多。说到项目管理是一门艺术,不仅仅表现在与“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技巧,项目管理的八大要素硬背起来谁都会,但如何灵活地驾御它,使这些要素操作上更灵活化,更适合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去,这就需要项目经理艺术化的管理、技巧上的操作,管理条条要求是定死的,但人是活的。无论在哪个领域的项目管理中,这些沟通技巧都是通用的并配合掌握着其它项目管理要求的相关要素进行着的。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用“项目管理”这门艺术,灵活地通过“沟通”管理,保证项目极大限制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引导项目迈向成功的目标,是每个项目经理应给予考虑并慎重实施的。
本项目在 2008 年至 2010 年的工作中,系统收集了研究区 1 ∶ 25 万区调资料,及时掌握最新的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矿产评价等项目进展。在此基础上,在重大地质问题综合研究、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遥感编图、班—怒带成矿地质背景等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1年6月7、8日由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成都地调中心组织专家组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综合研究报告、专题报告和图件、图件说明书等)进行了审查,项目成果评为优秀等级。项目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
1.地质矿产综合编图
根据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资料,编制了班公湖—怒江带及邻区地层对比表、构造单元划分图、岩浆岩构造相图、1 ∶ 50 万区域地质图、1 ∶ 50 万成矿地质背景图和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专题构造图等。利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编制了重力、航磁和化探系列图件。这些图件是班—怒带首次完成的系列图件,为本带今后的地质矿产调查奠定了基础。
2.大地构造相划分
根据本地区构造单元时空展布和各单元具体地质特征,将本区大地构造相划分为结合带大相、弧盆系大相和地块大相,进一步划分为 35 个亚相和 70 个岩性建造。该构造相划分方案不同于传统的板块离散、汇聚等划分方案,更加符合本区的地质特征。该方案作为成矿地质背景图编图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提供了思路。
3.羌塘盆地基底问题研究初步认识
羌塘地区显著的变质(造山)作用为两期,分别为泛非期(560 ~ 630Ma)和印支期(230 ~ 270Ma),分别形成羌塘古生代沉积盆地和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还测得更早的花岗岩浆侵入—变质事件(766 ~ 890Ma)、1000 ~ 2700Ma 的岩浆—变质事件。推测羌塘地块经历了至少 3 次造山作用形成不同期次的变质基底。
4.羌塘古生物地层研究取得进展
羌塘中部的戈木日、果干加年山和玛依岗日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的时代历来有所争议。根据岩石变质程度和碎屑锆石的同位素测年,曾将这套岩石推测为元古宙变质基底。1 ∶ 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根据其整合在含化石的中二叠统之下、局部含有冈瓦纳相指示意义的含砾板岩和少量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等证据,将这套浅变质岩系划分为擦蒙组、展金组和曲地组等,但仍缺乏化石证据。笔者在在大沙河—果干加年山剖面的展金(岩群)组中首次发现珊瑚化石赫氏鲍斯维耳剌毛虫 Chatetes(Boswellia)heritschi Sokolov,说明展金组中存在晚石炭世的生物时代证据,但是该化石并不属于冈瓦纳冷水生物区,而是来自温水环境的特提斯型生物区。在绒玛乡黑石山剖面中首次发现大量的中二叠世 科化石,既出现典型的冈瓦纳相冷水生物,如 Wannerophyllam 及 Monodiexodina,也存在大量的暖水型生物,如田氏朱森 Chusenella tieni Chen,散尔多希瓦格 Schwagerina sanerduoensis Nieet Song,假孙氏假纺锤 Pseudofusulina pseudosuni Sheng 等。化石特征属于冈瓦纳相与特提斯相的混合类型。根据前人和本文资料,说明羌塘中部的喀喇昆仑—龙木错—双湖一带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和特提斯生物混生区,不存在明显的生物大区界线。推测龙木错—双湖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仅为特提斯南缘弧盆系统中的小盆地。
5.特提斯演化综合研究初步认识
①早古生代—泥盆纪以陆棚和碳酸盐岩台地为主,发育陆源细碎屑岩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②石炭纪—二叠纪为古特提斯弧盆演化阶段,金沙江洋盆向南西俯冲形成岩浆弧;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可能在早石炭世开始向北的俯冲消减,在二叠纪形成含洋岛、海山的成熟洋壳和弧前增生楔;班—怒带向南俯冲形成初始岩浆弧。③中生代的新特提斯阶段,弧盆系分布在班—怒带及南侧。三叠纪末古特提斯闭合。侏罗纪—早白垩世班—怒带特提斯发生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形成日土—多龙岩浆弧和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为重要的成矿阶段。晚白垩世之后特提斯洋闭合进入陆内阶段。对重力和航磁异常的研究认为,班—怒带特提斯双向俯冲有地球物理证据。
6.成矿带、成矿系列划分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点时空分布特征,将本区划分为9个三级成矿带、11个四级成矿带和26个五级成矿带。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扎普—多龙岩浆弧(成矿时代J2—K1),狮泉河—昂龙岗日、班戈岩浆弧(成矿时代K1),美多—唐古拉—杂多弧后前陆盆地带(成矿时代K和T3)和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成矿时代K)。本区主要有5个成矿系列,分别为:Ⅰ.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铬—镍及贵金属成矿系列(东巧、丁青和班公湖等),Ⅱ.弧后前陆盆地沉积—热液改造型铁—铜—锑—金成矿系列(当曲、美多等),Ⅲ.俯冲阶段花岗岩浆弧铁—铜—金成矿系列(包括2个亚系列:增生弧斑岩型铜金矿系列,如多龙、嘎尔穷、嘎拉勒;岩浆弧含磁铁矿床花岗斑岩系列,如材玛、弗野),Ⅳ.碰撞阶段花岗岩带铁—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系列(木乃铜银矿、拉青铜矿等),Ⅴ.结合带内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系列(达查金矿等)。
7.成矿有利构造带。
根据研究区物探、化探、遥感图件的编制和研究,初步对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和研究。①班—怒带西段五峰尖—拉热拉新—埃永错—材玛—多龙岩浆弧。②班公湖—狮泉河—昂龙岗日岩浆弧。③格拉丹东—唐古拉—仓来拉弧后前陆盆地。④丁青—类乌齐—左贡造山带。
做一件比较大的事,经讨论批准执行后称之为立项,这件事的进展程状态就叫项目进展吧
progress of the project或者project progress,都表示项目进度、项目进展!
关于项目进展和项目进展缓慢整改措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
游客
回复以后要跟楼主好好学习学习!http://live.trascomp.com
游客
回复楼主的文笔不错!http://www.hardkno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