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际市场电影,以及国际市场电影哪个app可以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觉得《国际市场》这部电影中说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的原因如下:
1、在电影的开头,有一群难民,他们都想挤进一艘船逃离战区,包括德秀一家。他背着大姐很快爬了上去,但在最后一刻,大姐被人拖了下来,只留下一段袖子。但他在找到船之前就出发了,最后没能上船。韩国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也非常重视家庭和国家的概念。它的大哥就像一个父亲,德秀瘦削的肩膀肩负着家庭的重担。釜山上空的录取通知书和飞舞的蝴蝶承载着太多的历史,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2、秉承韩国电影的惯性,这部电影笑得含泪。也许是因为韩国的历史和文化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感受到更多。历史上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一个国家的繁荣总会牺牲几代人的幸福。我希望它真的能像电影里说的那样:“耐心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父亲的“失踪”不仅给了德洙一生最大的遗憾,也给了他一生注定要肩负的责任——照顾家人、养家糊口。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压在德洙心中多年的“石头”终于落下,多年的内疚得到了救赎。面对他的“父亲”,他终于可以说“我做到了”。
3、即使在这样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幸福”的时刻,德洙还是哭了,弯下腰,痛哭了一场,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他们“哭了”,甚至有人大声哭了。这不是虚伪,也不是低沉的泪水,但这部电影本身就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泪水。怎么说呢,任何一个对生活有一定了解并且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人都可能会被感动。
初看片名并不吸引人,影片反应的是老一辈长兄如父的责任感,辛酸和无奈。不是潸然泪下,而是哭出声来。《国际市场》对于老一辈人而言很有代入感,这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一生,也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史。正是因为一个个像男主角一样的人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今天的韩精神。这样的电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动性,比任何意识形态宣传都高明!总体来说虽然有点刻意煽情,但是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看这部电影,就像看一部煽情版的《活着》,时间从朝鲜战争到现在跨越了整个韩国近现代史。本片详细的描述了一个家庭一个小人物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看似流水账的叙事却很饱满。母亲遵循着三从四德,长子扛起了家庭负担,失散的妹妹和等不来的父亲,最后其乐融融的隔壁是长子说不出的心酸。
这部电影称为韩国的“阿甘正传”真不为过。通过男主人生的各个阶段,讲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历程,反映了时代的变化,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剪辑流畅,配乐精良。德秀的坚持和付出,他的默默守护着实让人心酸。兄妹相认的那段简直催泪,韩国电影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强大的煽情功力。
影片十分催泪,有人说太煽情。但导演说:该片是一部对父母表达感谢之情的十分个人化的电影。也就可以理解了,十分动容,一个男人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对父亲的承诺。一直不是很理解他不卖掉“花粉之家”的初衷。后来发现,也许他希望父亲有一天能依着“花粉之家”这个店的名字找到他们吧。也许是的。“今后不能来了吧,因为年事已高.”这句话,当然是说他和老伴年事已高,以后可能没法来天台了。但联系他前面说卖掉花粉之家,这话更像是对自己的父亲说的。
导演尹济匀在有些地方植入了过多的情绪,让整部电影显得有些过于饱满和煽情。但他山之石始终可以攻玉。在朝鲜半岛的历史剧变中,尹德秀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却执着地信守着对家人和自己的承诺,以个人的牺牲换取了整个家族的幸福,这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整部电影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不仅是韩国电影中常见的气质,也是我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应该抱持的态度。
也许你会认为,白瞎了一个好题材几个好演员。年代戏这么容易出彩的底子,愣是拍成了枯燥乏味的流水账,人物空洞的像一堆塑料,从头到尾就在那里煽啊煽,为了煽情不惜做天下之大作,从一开始父亲为了救小女儿,废了一堆话,然后放弃一大家子人的时候,就怀疑写剧本的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过度的煽情居然煽满了全片,一直在刻意渲染男主多么惨然后多么善良多么努力,生怕观众不知道该怎么理解,硬生生把自己拗成了流水账,这么一个近乎完人的主角,放在历史洪流里能有什么厚重感?为什么一直有人拿它和《阿甘正传》相提并论,这有的比么?
不管怎样,韩国人并没有主旋律般抬高自己的位置,多舛的命途抉择,都来自于家族的回忆和悲伤。唱国歌犹疑的妻子,想做船长重溯过去的丈夫,埋在双臂间的都是为“活着”奔波的泪水。一直不喜欢韩国电影的煽情苦水,但这次被煽的很感动。他说“我真的好辛苦”,那比一个坚强的笑容更伟岸。虽然煽情但不矫情,放在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下,感人,唏嘘,家庭才是每人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珍惜当下。
男主付出了一辈子的幸福生活,为家庭为兄弟妹妹妈妈忍辱负重。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衬映了韩国,半个世纪的苦难里程,在每个历史时刻都有一段故事,从家族的承诺到辛苦付出的一生(虽然影片开头和结尾的老年妆不理想),但足以把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然在大银幕上令人感动。同时,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好朋友也贯穿始终。
以个人命运连接国家命运的家国叙事在这类电影中屡见不鲜,从《一江春水向东流》到《活着》,这种年代叙事在中国电影中也是源远流长。但是韩国电影总是会更好的使用温情牌,更为励志,比起《活着》里面窝囊的富贵,带有小民性格的富贵,黄正民的角色大无畏奉献的精神更加深得市场欢欣。形式上模仿贫民区的百万富翁故事结构和余华小说类似一个韩式温情正常规格电影下有着对韩国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歌颂情怀,《国际市场》是对韩国建立过程中民族流离的比喻,好在立意,最后寻妹的一段情绪很到位。
一个人要走多远的路,才能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从朝鲜到韩国,从韩国到德国,再回到韩国,再从韩国到越南。一个家族的变迁,一个时代的巨变,一个男人的担当。勾画了一个个岁月的变迁。大时代有巨变,小细节有温馨,爱,是唯一的答案。个人命运终究抵挡不过国家命运和历史的洪流。生在和平年代太幸福,老一辈都帮我们把苦难尝遍了。
大时代下命如草芥式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男主内心充满着对遗失妹妹的愧疚和对父亲信守着诺言,努力挣扎着生存、养家,舍去任何自己内心的追求。从朝鲜战争到现代,电影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以善良男主一人悲惨却又美好的医生,反应了从朝鲜战争到南北韩亲人相认,50多年间的韩国的时代变迁。全片的苦难都没有难到乐观的男主,并且他也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也是对韩国现状的最佳展现吧。
第52届韩国电影大钟奖落下帷幕,电影《国际市场》成为最大赢家,总共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10项大奖。
原本我极为看好的《思悼》收获并不大,于是特意找来资源看了一下。
也许是因为看的时候《思悼》先于《国际市场》,所以看完后虽然被电影感动到落泪,可我还是认为《思悼》高于《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这部电影一经推出便被誉为韩版的“阿甘正传”,片头的蝴蝶恰如阿甘开头的羽毛,片中韩国时局变动,间或出场的历史名人,以及与阿甘相似的主人公德秀,都可以看出《阿甘正传》的影子。
不过,有珠玉在前,这种模仿便显得有所不足,看不出创新,而且影片中几个名人的插入太过生硬,显得刻意。
当然,这部电影既然能在韩国赢得千万人次的观影量,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典型的韩式催泪大片。
导演将尹德秀悲苦的一生被浓缩于短短两个小时,故事背景设定在1950年爆发的韩国战争,在6.25事件爆发后年幼的德秀一家逃亡到釜山投靠在国际市场开店的亲戚,但父亲和妹妹却在逃亡中走散,从此德秀作为年轻家长照顾老幼挑起养家的大梁,不得已到德国当矿工。这时遇上了护士英子而相恋婚后回到釜山,但随着孩子的出生,要养家的德秀不得不只身到越南打工和想办法找回父亲和妹妹,一生都在为家庭奔波劳碌。
导演抓住了韩国人共同的记忆,影片中不断砸下催泪弹,最后兄妹相认简直哭成狗,连我一个外国人都能被感动更不要说真正经历那些历史的韩国观众。
千万人次观影量意味着什么?韩国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
很明显,导演在刻意营造泪点,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思悼》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完电影时你感受到的是莫名的愤怒与怜悯,等第二次看或回想起某个片段时才泪如雨下。
当下酣畅淋漓的哭远不如过往后触及心灵深处的那一痛。
影片具有韩式电影一贯的特色,喜剧成分和政治暗讽,吴达九几乎包揽片中所有的搞笑情节,以此平衡影片使之不至于完全倾向于抒情。影片中有两次唱国歌的场景,第一次是在办签证的时候第二次是德秀与英子吵架的时候,让人捧腹,这笑其实是对政治的一种嘲讽。但影片对政治的反思明显低于对德秀的歌颂。
毕竟从影片的英文名《ode to my father》,就可以看出,而片中德秀的角色名正是源自尹济均导演的亲生父亲,而导演也曾表示该片是一部对父母表达感谢之情的十分个人化的电影。
父亲在与德秀分离的时候对他人说身为长子以后他便是家里的支柱,从那时起他的身份便发生了变化,他不单单是哥哥更是父亲。
于是他遵守与父亲的约定,辛劳一生,从未为自己活过,他父亲说忍耐是苦的果实是甜的,可就像影片末尾他自己哭泣时所说,自己真的好辛苦。
果实的甘甜并不能中和忍耐的苦楚,那种苦是深藏在心中的,是一辈子的。
这就是德秀的伟大之处吧,或许可以说这是父母伟大之处。
德秀与其妹妹就是典型的父女关系。
妹妹为了结婚与母亲争执,母亲谈及德秀的辛劳,妹妹脱口而出:“那是因为他傻,他自愿的。”一句话即可诛心。
这像极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链接:
提取码: 5k3t
《国际市场 국제시장》
导演: 尹济均
编剧: 朴秀真
主演: 黄政民、金允珍、吴达洙、张荣男、郑镇荣、罗美兰、金瑟祺、郑允浩、Stella Choe
类型: 剧情、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英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14-12-17(韩国)
片长: 126分钟
又名: 半世纪的诺言(港)、国际市场:半世纪的诺言(台)、给父亲的承诺、Ode to My Father、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德秀在妻子、亲朋的陪伴下艰难前行……
尹济均刻画出国民父亲这个形象非常能引起共鸣。一向作品不缺幽默感的尹导演在片中处处布满有趣桥段,配角吴达洙就是负责搞笑的活宝。
而该片的内容适合一家大小观看,尤其是对6.25事件深刻印象的老一辈,更是感慨万分。虽然2小时内演绎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但它却不会让人有速度太快或者太狗血的感觉。不过反方面,导演处处细节都细腻来演绎的方面,有点太明显刻意,想感动又感动不起来。
基本信息
《国际市场》是由尹济均执导,黄政民、金允珍 、吴达洙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纵有抱负理想却从没有为自己认真活过一次的德秀,为了家人拼搏一生的故事。
该片于2014年12月17日在韩国上映。影片入围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
该片获得2015年第35届韩国影评奖年度十佳影片。
该片获得第3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男配角、最佳美术奖、最高观影人次奖。
从去年开始就期待这部号称韩版阿甘的电影,虽然显得有些流水账和刻意煽情,但依旧感动了我。韩国影坛,每年年底如约而至的重磅催泪弹。取自导演父亲名字的男主尹德秀作为一个普通人,纵有抱负理想却没有为自己真正地活过,为了家人和对父亲的承诺牺牲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小人物带领我们展开历史大时代的图卷,随着德秀的脚步,我们几乎看到了韩国的半部近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史称625事件,其实战争并非这一天正式爆发,这么称呼只是为了规避各种历史问题。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这就接上了电影开始的兴南大撤退。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我们称作抗美援朝战争。
12月13日,德秀一家在码头登上美军战舰,其父亲和妹妹失踪。
1951年初,德秀一家来到了釜山的国际市场投奔开店的姑姑,并在此度过了其劳累的一生。
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议》,朝韩双方正式停战。此时,德秀和逗比基友达九正在大街上擦皮鞋,补贴家用。
其后的十年间,德秀一直在码头当搬运工,扛起了抚养家庭的重任。1963-1977,韩国兴起矿工护士赴德潮,缓解韩国的失业难题和赚取大量外汇,为韩国经济的崛起付出了大量的血与泪。
1964年,德秀为了考上首尔大学弟弟的学费而陪着达九奔赴德国挖煤,在那里展开了一段幸福的初恋喜剧,结识了护士英子。
1966年,瓦斯爆炸引发矿难,德秀的达九九死一生,渡过难关。12月21日,第一批赴德矿工回国。
1967年3月,英子回国找德秀,奉子成婚。
1973年秋,德秀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海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离自己当船长的梦想近了一步。但为了妹妹的嫁妆和买下姑姑过世后留下的花粉之家小店,德秀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拉着达九远赴越南战场做工人,又是大难不死。
1975年4月30日,越战结束。德秀跛着脚和达九回到了韩国,妹妹结婚。其间他们买下了姑姑的小店,一直经营至今。
1983年夏,首尔认亲活动,重磅推泪弹,兄妹相认,泪如雨下。
首尾呼应,德秀放下了一生的执念,放弃了用来等父亲的花粉之家,从而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并继续见证韩国的历史。
自古受中国儒家影响的韩国也对家国观念尤为看重,长兄如父,德秀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的重担。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釜山上空飘着的那一纸录取通知书和飞着的那一只蝴蝶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秉承着韩国电影的惯性,又是笑中含泪,哭中带笑。或许因为是历史和文化都跟我们休戚相关的韩国,我们更能感同身受。历史中总有惊人的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国家的繁荣昌盛总会牺牲几代人的幸福。希望真的能像电影中说的那样:“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实是甜的。”
国际市场电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际市场电影哪个app可以看、国际市场电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
游客
回复灌水不是我的目的!http://www.indaseg.com
游客
回复太高深了,理解力不够用了!https://www.qupojie.cn/category-azga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