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通货膨胀预期,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当人们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后,会尽快地购买实物资产,而不愿意持有货币,因此货币流通速度被加快,相当于增加了货币流通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提高名义利率。
当储蓄者有了通货膨胀预期时,为了保证实际利息收入不变,会要求按照其预期通货膨胀的幅度提高名义利率,而商家和企业经营者则会提高商品价格,以转嫁曲于名义利率提高而增大的生产成本或维持利润水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三是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
在通货膨胀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工人或企业经营者会要求提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通货膨胀预期是经济中消费者对未来不确定的通货膨胀的判断,即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实际通货膨胀的估计。虽然通货膨胀预期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心理概念,但是其却能通过自我加强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最终将预期转化为现实。因此,合理估计并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是央行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是一个尚未实现并且不一定会准确实现的抽象概念,选择何种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建立通货膨胀预期,实际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方面,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通货膨胀预期是否会调整,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形式和长期形式。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假设通货膨胀预期固定,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呈现同向变化。而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货膨胀预期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整,因此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绝对值之间没有关系,而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考察产出缺口与实际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间接得出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情况。
根据粮食价格的超调假说,也有学者认为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时,粮食价格会先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因此粮价波动可以看作是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当预期通货膨胀发生时,粮价会在短期大幅上涨并超过长期均衡值,当实际通货膨胀发生时,由于前期的过分反应,粮价反而会在此时下跌并向长期均值收敛。同时,粮价的波动幅度还可以被作为衡量预期准确性的指标。当通货膨胀被较早并较为准确地预期到时,粮价的波动幅度较小,而完全未被预期到的通胀则可能造成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此外,资产价格由于受到未来预期回报的影响,因此间接受到未来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预期的影响,因此对通货膨胀预期也有影响。当投资者预期未来通货膨胀上升时,可能调整资产配置,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抗通货膨胀能力较强的资产中去,这些资产主要包括股票、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等,因此一旦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大量资金便会流入这些领域,进而推动股市、房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可以作为通货膨胀预期的衡量指标。
进一步地,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存款配置。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由于名义利率变化的滞后性,实际利率下降,居民和企业储蓄定期存款的热情下降,同时对于流动性的追求将导致持有活期存款和现金的动机加强。因此存款定活比也可以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四个指标,即产出缺口、股票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存款定活比。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必须与实际通货膨胀时间存在着较为稳定和紧密的关系,否则便可以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并未自我加强并转化为实际的通货膨胀,那么这样的预期可以说是不重要的,对其进行讨论和管理的意义就不大了。同时,作为预期,这些指标应该具有前瞻性,即这些指标的变化应该领先于实际通货膨胀的变化,同时又具有自我修正性,即能够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的水平进行调整。因此通过考察这些指标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之间的关系,便能较好地测度出他们在衡量通货膨胀预期方面的效力。
通过计量方法对产出缺口、股票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和存款定活比四个指标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效率的考察,我们认为存款定活比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因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自我修正性,因此能够较好的反映样本期内的通货膨胀预期。产出缺口可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预期是否发生变化的定性指标,但在衡量其数值方面效率欠佳。而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质,其和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因此股票指数不宜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预期的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王雪周文渊)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一种较为简便的算法是把前面几年的通货膨胀率相加,再除以年限,实际上就是一个算术平均数。
中文名
通胀预期
外文名
Inflation-Expectation
释 义
通货膨胀率的心理预期
领 域
经济
目录
1 概念
2 通货膨胀
▪ 概述
▪ 两者的联系
▪ 社会影响
▪ 通货膨胀持续
▪ 潜在的危险
3 管理
4 影响
5 或再升温
概念
编辑
通胀预期,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心理预期。 一种较为简便的算法是把前面几年的通货膨胀率相加,再除以年限,实际上就是一个算术平均数。
通货膨胀
编辑
概述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货币发行者(一般为政府,如中国;但美国则是由美联储发行)为抵消负债而发行过多的货币。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
两者的联系
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会影响
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对这些危害人们一般概括为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但实际上,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 是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这种破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错误引导;其次导致了对劳工的错误引导。
Ⅱ通货膨胀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出口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货膨胀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们的民族产业构成威胁。
对资源的错误引导
哈耶克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之所以起重要作用,是由于一切价格都以货币表示,一切交易都以货币为交换手段,市场通过货币把它的各种信息传递给有关的当事人,使各生产者,消费者按照市场的指示去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的中立性或者说货币的稳定性是市场信号真实和顺利传递的前提保证。只要排除货币干扰,每个人就能在自由交换经济中根据获得真实的信息并作出选择,在价格机制作用下,市场将调整对不同产品和劳务的供求,资源将被引导到社会最需要的部门中去。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正常发展。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破坏力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
对劳工的错误引导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不可能在长期内解救大规模失业。他认为,失业是由于各种商品和劳务需求的分配同生产那些产品量的劳动及其他资源的配置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的调整,矛盾可自行缓解。当然,新的矛盾可能再度出现,但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种矛盾总是可以解决的。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均衡的神奇功能不是简单的头脑或聪明的科学家所能测算出来并加以取代的。哈耶克认为:“人们决不可能知道决定这样一种市场秩序的一切因素,因此也不可能知道要有什么样特殊的价格和工资结构才能使各处的供求相等。”因此,任何人为地调节市场供求的努力都成为对市场机制的破坏力,不仅不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他认为,失业表明相对价格和工资的结构已被搞乱(通常是由于垄断的或政府的价格制定所引起),而要恢复一切部门劳工供求的一致,就需要改变相对的价格和工资,转移一些劳工,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货币的稳定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货币稳定,就能及时、顺利、真实地传递各种市场信息,调整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正确地引导劳工的部门转移,恢复劳工市场的均衡。但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情况就发生了逆转。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能增加就业的效果是暂时的,一旦通货膨胀结束,或当它不再按足够的比率增加速度时,这些就业将会消失,并将引起新的失业。因此,用增加总需求的办法来保证长期内充分就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哈耶克看来,由于通货膨胀一方面改变着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过程各阶段之间的货币分配,另一方面引起对物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这样,在通货膨胀过程中,“追加的货币供应,必定导致对各类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相对力量的变化,对需求的这些变化,必定导致相对价格的进一步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生产方向与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在内)的分配的改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通货膨胀造成了部分虚假的需求,扰乱了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给了劳工许多错误的信息,把他们暂时吸引到一些工作岗位上去。
通货膨胀持续
这些被误导的劳工能否继续就业,取决于通货膨胀是否继续进行。通货膨胀持续的时间越久,其工作依赖于持续的和加速度的通货膨胀的劳工人数就越多。这并不是因为没有通货膨胀他们就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他们被通货膨胀误导到暂时有吸引力的工作中去,这部分就业在通货膨胀放慢或停止之后就会再次消失。因为,“在经济体系的某些方面连续注入追加的货币量,能在那里创造暂时的需求。而当货币数量的增长停止下来或放慢的时候,再加上预期物价不再继续上涨,或长势减慢,这种需求必定终止。而追加的货币量的连续注入,会把劳动和其他资源投入就业,这种就业只有在货币数量按同一速度继续增长或者加速增长的时候才能维持下去。但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就业不可能无限期地维持下去,在过了一些时间之后 ,它只能靠一个会导致 整个经济活动彻底混乱的通货膨胀率来维持。”
潜在的危险
哈耶克认为,加速度的通货膨胀已把经济带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或是悬崖勒马,或是全面崩溃,别无它途。到达这种境地后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出现大量失业都是必然的,这是社会错误政策深为遗憾但无法回避的后果。这样,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过破坏市场机制,导致供求失调,造成资源在极大范围内的配置不当,使在规模失业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扰乱了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产生许多错误的信息,将劳工引导到并不是社会真正重要的部门中,劳工错误的在部门间转移,实持上加剧了劳工市场的矛盾。因此,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失业增加的原因,而不是治理失业的药方。“现在的失业乃是过去25年实行所谓充分就业政策的直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许多人仍然错误地相信,总需求的增长,将消除暂时失业。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办法尽管暂时奏效,但在以后会带来更多的失业。”另一方面,大量增加的失业反过来又加剧了通货膨胀,公众向政府施加压力,并随时有可能触发政治动乱。因此,当政府许诺承担充分就业的责任时,为了维持较低的失业率,只能继续增发货币并不断地提高货币工资,在这种情况下,超过生产率增长的每一次工资提高,都必将使总需求增长,因此,货币数量的经常注入成为持续不断的过程,致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于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带来了更大的失业,而失业急剧增加又促发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哈耶克认为,“我们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并无性质,正如我们在吃得过饱和消化不良之间没有多少能够性质一样,虽然在吃的过程中饱餐一顿可能令人很愉快,但消化不良将随之而来。”
管理
编辑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强,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物价上行的压力。今年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9%,涨幅和1月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期增长7.2%,涨幅比1月份增加0.56个百分点,创两年半以来的新高,未来CPI仍然面临上升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央强调要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管理通胀预期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
应当说,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内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一是在经历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衡,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复苏,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化,政策差异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入压力。二是突发事件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为我国带来极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这已经反映在了一些先行指标上。2011年2月份,我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购进价格指数达到70.1%,比1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反弹。三是全球自然灾害引发供需矛盾,再加上投机资金等的“为虎作伥”,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又最能触动普通民众敏感的神经。四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政府的投资冲动客观上加剧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导致生产资料等价格上涨,把经济增长速度由“偏快”推向过热,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可以看出,我国物价上涨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和国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增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通货膨胀在我国不仅是货币现象,还表现出明显的体制现象。因此,管理好通胀预期必须多管齐下。
管好通胀预期,应努力消除或减少引起通胀的体制性因素。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重要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相互约束。建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更多地方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关注地方投资的扩张,增强区域政府投融资的透明度,防止出现区域性财政风险。防止和减少各地对金融机构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管好通胀预期,应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继续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尤其是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禽类的生产,同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应注重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制止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等违法行为,保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理性决策。重视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低收入群体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管好通胀预期,应保持融资总量的适度增长。既要密切关注融资总量的增长,又要积极促进融资结构的调整,推进中国经济资本化的进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应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把握好不同宏观政策目标的均衡,合理选择政策工具,调控市场中的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管理制度,适时调节和防范风险。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短期资本的冲击。同时,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推动金融转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管理好通胀预期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之一。社会各主体应主动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改变非理性预期,管理好自身的资产和负债,有效配置资金和风险,共同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对于未来通胀预期,决策层早已有所警觉。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管理好通胀预期,这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
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内外部经济总体好转,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在经济持续回升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类价格走势,并注意更长期及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显然,在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并不牢固之时,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无疑将成为新阶段的新任务。
影响
编辑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并可能造成通胀螺旋式的上升。比如,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些产品和资产(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价格会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的提升,就会将存款从银行提出,去购买这些产品或资产,以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的目的。
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会导致此类资产价格加速上涨。而这些产品或资产的价格一旦形成上涨趋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预期,从而进一步加大购买需求,导致通胀的螺旋式上升。中国在1987年夏天出现的抢购商品潮、2007年的股票市场疯涨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扬,都是通胀预期推动价格飙升的具体案例。
同时这种预期还会加剧通胀的的影响,延长通货膨胀的持续时间。
或再升温
编辑
2010年的头几个月,关于通货膨胀的话题常见于媒体,这反映了人们对通胀的焦虑。特别是CPI涨幅一度超过3%,更强化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所幸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CPI涨幅出人预料地低于预期,关于通胀的话题才少了些。 不过,或许未来不远,通胀预期会再度抬头。
相关漫画
年初,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主要包括: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输入型通胀;流动性泛滥引发的通胀;物价翘尾因素所显现出来的物价上升。
通胀预期的淡化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对上述因素担心的减弱。而现在,这些因素又生变数。
食品价格波动和CPI变动趋势有明显正相关性。一场严寒、几场大雪是引起今年头几个月CPI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蔬菜水果价格变动并不能代表核心物价变动趋势,但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不可轻视。
暑期以来,各地自然灾害频发,由此引起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上半年走低的生猪价格,下半年开始进入回升周期;粮食价格也由于成本、灾害因素以及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而稳中趋升。这在下半年都将再次成为推动CPI上行的力量。
欧债危机触发的避险情绪和其引发的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促使美元快速上涨,欧元则遭遇快速回调,这促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然而伴随着欧洲巨额救助计划的公布,以及主要债务国短期债务的顺利偿还,国际市场对欧债危机的忧虑情绪开始消退,美元指数持续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这使输入型通胀有可能抬头。
与上半年不同的是,二季度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一方面,让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历史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消费物价上升呈现螺旋式向上格局。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这种压力在下半年会更显著。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尽管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CPI涨幅可能再次冲高,但这如同春寒秋热,持续不了很久。在经济增长摆脱过热情绪,回归正常增长速度后,物价变动将摆脱剧烈波动的轨道,从而画出一条较为平缓向上的曲线。
其实更一般的说法是,预期未来有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真的会到来,这是预期的自我实现。理由是预期未来有通货膨胀,则人们为了避免未来的损失,会在当期更加不愿意持有货币,而是购买的实物产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物价就会上涨。从公式角度看m/p=l(i,y),在产出y不变,货币变化路径m不变,预期通货膨胀高,即由费雪公式名义利率会上升,则l(i,y)会减少,从而p会上升
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例如:当某一国家的物价水平年复一年地按5%的速度上升,人们便会预料到,物价水平便会以同样比例上升。这轮的通货膨胀 主要就是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 自7月以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续4个月超过3%的通胀警戒线。专家分析指,在近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货币发行量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需求,到今年第三季度末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货币“洪水”已成为通胀和预期持续高涨的根源
通货膨胀预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
游客
回复论坛的人气越来越旺了!http://b4j.zhijian.me
游客
回复刚看见一个妹子,很漂亮!https://www.lianyungangjltrans.com/post/1325.html
telegram官网
回复祖国尚未统一,我却天天灌水,好内疚!https://www.telegramlp.com/